頭頸癌新靶向療法Tipifarnib值得期待
近日,美國FDA宣布授予Tipifarnib(Zarnestra)突破性療法認定(BTD),用于治療攜帶HRAS基因突變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這些患者在接受含鉑化療后疾病出現(xiàn)進展,而且變異等位基因頻率(VAF)≥20%。
Tipifarnib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口服法尼基轉(zhuǎn)移酶抑制劑,可間接抑制HRAS蛋白活性。
2期臨床試驗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藥在HNSCC患者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生存獲益。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是全球第七大常見癌癥,每年新確診病例超88.5萬。
頭頸癌是個“大家族”,包括口腔、鼻腔、咽部和喉部位的癌癥。其中,90%以上為鱗狀細胞癌(HNSCC)。
近些年來,盡管HNSCC的治療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預后仍然較差,5年生存率不到40%。
二線治療對許多患者的臨床獲益有限,客觀緩解率(ORR)僅為6~1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2~3個月,中位總體生存期(OS)為5~8個月。
在HNSCC中,約有4~8%的患者攜帶HRAS基因突變。
FT抑制劑:Tipifarnib
Tipifarnib作為一種法尼基轉(zhuǎn)移酶(FT)抑制劑,靶向作用于細胞信號轉(zhuǎn)導通路中的Ras蛋白。
一般,Ras蛋白需經(jīng)法尼基化修飾,才能結(jié)合細胞膜并發(fā)揮其信號傳導的作用。如果Ras基因發(fā)生突變,Ras蛋白持續(xù)處于活化狀態(tài),信號轉(zhuǎn)導紊亂,就會導致癌癥發(fā)生。
而FT抑制劑可以抑制法尼基轉(zhuǎn)移酶,使Ras蛋白不能被法尼基化修飾,而不能結(jié)合于細胞膜并發(fā)揮作用,故有抗腫瘤作用。
此前,Tipifarnib已在超過5000例癌癥患者中進行了研究,在特定患者亞組中表現(xiàn)出了令人信服和持久的抗癌活性。
去年3月,Tipifarnib曾獲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用于治療成人復發(fā)或難治性T細胞淋巴瘤。
中位PFS增加一倍多!臨床數(shù)據(jù)給力
這一突破性療法認定是基于名為RUN-HN的2期臨床試驗(NCT02383927)的積極數(shù)據(jù)。RUN-HN是一項正在進行的開放標簽研究,主要包含三個隊列,包括甲狀腺惡性腫瘤組、HNSCC組和HNSCC以外的鱗狀細胞癌組。
在2020年5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線上會議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
在HRAS基因突變的HNSCC患者中,ORR為42.9%。
在17例可評估患者中,Tipifarnib治療組ORR為47.1%,中位反應持續(xù)時間(DOR)為14.7個月。
隨后,可評估患者增加至18位,達到50%的ORR,中位OS為15.4個月,中位PFS為5.9個月。相比之下,患者在終末一線治療中的PFS中位數(shù)僅為2.8個月,增加一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HRAS突變型HNSCC中觀察到的Tipifarnib的強大活性與先前的含鉑化療、免疫療法或西妥昔單抗(Erbitux)治療無關(guān)。
高效xevinapant。是一款潛在“first-in-class”藥物,它已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目前正在3期臨床試驗中與含鉑化療和放療聯(lián)用,用于治療初治高風險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此外,名為Xevinapant(Debio1143)口服拮抗劑也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初治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目前,該藥正進行3期臨床試驗,期待該藥帶來好消息。
頭頸癌的現(xiàn)有療法有效率較低,總體生存期不高。而且,由于腫瘤位置特殊,可能影響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外貌,加上疾病容易復發(fā),這給患者的身心都帶來較大的壓力。
不過,在研創(chuàng)新藥Tipifarnib、Xevinapant等都值得期待,若能順利獲批,將為頭頸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提高生活質(zhì)量。
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nèi)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