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起我們感冒的病毒中,其中有一部分屬于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能夠引起免疫系統(tǒng)的防御和攻擊,使體內免疫T細胞能夠輕易識別出新冠病毒,進而實現(xiàn)對人體的免疫保護。并且,以往也有研究表明其他冠狀病毒誘導的T細胞能夠識別SARS-CoV-2。
近來,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試驗了當人類暴露于SARS-CoV-2時,這些被其他冠狀病毒誘導的T細胞是如何影響人類感染新冠可能性的。
相關研究結果以“Cross-reactive memory T cells associate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in COVID-19 contacts”為題,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1. 研究成果(圖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員之一Rhia Kundu博士說,有些人即使暴露于SARS-CoV-2也不會感染病毒,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尚未可知。這或許是因為人體在此之前感染過其他類型的冠狀病毒,它們所誘導產(chǎn)生的交叉反應性T細胞能夠保護這部分人,使得他們不會輕易感染新冠病毒。
在這項研究中,一共有52名因與SARS-CoV-2感染者共同生活而接觸該病毒的參與者被納入試驗,參與者們分別在開始試驗之前、試驗4天后及試驗7天后接受了PCR檢測,以確認是否出現(xiàn)病毒感染。在試驗期間經(jīng)過病毒檢測,結果顯示26人感染新冠病毒,26人尚未感染。
圖2. PCR陽性和陰性接觸者體內交叉反應性T細胞及RBD特異性抗體的動態(tài)變化(圖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參與者暴露于新冠病毒后的1-6天內,研究人員采集了他們的血液樣本,分析了參與者因感染其他冠狀病毒而誘導的預存T細胞水平,這類T細胞被證明可以識別新冠病毒的內部蛋白。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感染新冠的26人相比,尚未感染的26人體內交叉反應性T細胞的水平明顯更高,感染了新冠的接觸者體內完全不存在此類T細胞,這類保護性T細胞主要靶向新冠病毒內部的非刺突蛋白,進而防止病毒感染。
目前,市場上的新冠疫苗主要針對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不會誘導對病毒內部蛋白質的免疫反應,而經(jīng)過其他冠狀病毒誘導的這些T細胞,其目標是新冠病毒的內部蛋白。
因此,研究人員指出,除了我們現(xiàn)有的刺突蛋白靶向疫苗之外,這些內部蛋白提供了一種新的疫苗靶點,可以為人體提供更持久的免疫防護作用。因為T細胞反應持續(xù)時間比抗體反應持續(xù)時間更長,抗體反應在接種疫苗后幾個月內就會減弱。
“刺突蛋白承受著來自疫苗誘導抗體的強烈免疫壓力,推動了疫苗逃逸突變體的進化。相比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保護性T細胞靶向的內部蛋白質,其突變的可能性要少的多。所以,靶向病毒內部蛋白質的疫苗能夠有效應對當前和未來的SARS-CoV-2變體”,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醫(yī)學博士Ajit Lalvani說。
綜上,這項研究表明,其他冠狀病毒誘導產(chǎn)生的交叉反應T細胞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交叉反應T細胞的目標是病毒內部蛋白質而不是刺突蛋白,所以這項研究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新冠疫苗靶點,在二代疫苗中若能夠加入非刺突抗原,或可大大增強疫苗效果。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