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突破性抗體新藥在中國申報上市
今日(10月9日),中國國家藥監(jiān)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wǎng)剛剛公示,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申報的米吉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其皮下注射劑型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公開資料顯示,這應該是禮來研發(fā)的IL-23抑制劑mirikizumab。該產品此前曾被中國NMPA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擬開發(fā)用于治療中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成人患者。其針對克羅恩病的適應癥尚未在全球范圍內獲得監(jiān)管機構批準。
Mirikizumab是一款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可與IL-23的p19亞基結合,阻斷IL-23介導的炎癥反應。作為一種炎性細胞因子,IL-23參與了多個炎癥相關的生理過程,被認為與許多免疫介導的慢性疾病有關,也因此成為了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靶點。
2023年10月,美國FDA批準mirikizumab用于治療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成人患者。根據(jù)禮來此前新聞稿,這是一個用于治療這一患者群體的IL-23p19拮抗劑。該產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開始時靜脈輸注300毫克,每4周輸注一次,共輸注3次,在維持治療期間,每4周進行兩次100毫克皮下注射。
此外,該產品還已經在3期試驗VIVID-1中達到共同主要終點和所有主要次要終點,接受治療的中度至重度活動性克羅恩?。–D)成人患者獲得顯著臨床緩解。
根據(jù)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官網(wǎng),禮來正在中國開展mirikizumab的多項3期臨床研究,針對適應癥包括: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中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
從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來看,根據(jù)禮來此前公開資料,mirikizumab用于治療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的兩項3期臨床研究已經取得積極結果,括一項為期12周的誘導治療研究(UC-1)和一項為期40周的維持治療研究(UC-2)。試驗結果顯示,mirikizumab治療12周后,65%的患者獲得臨床應答,24%的患者獲得臨床緩解。安慰劑組的臨床應答和臨床緩解率分別為43%和15%。在12周達到臨床緩解的患者中,66%的患者在連續(xù)治療1年期間維持臨床緩解,安慰劑組這一數(shù)值為40%。根據(jù)事后分析,幾乎所有(99%)在1年時達到臨床緩解的患者在52周評估結束前至少3個月不使用類固醇。
在針對克羅恩病的3期試驗VIVID-1中,與安慰劑相比,其在研單抗mirikizumab達到共同主要終點和所有主要次要終點。與安慰劑組相比,在mirikizumab組中,在第12周達到臨床緩解(定義為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CDAI]總分<150)并在第52周達到臨床緩解的比例在統(tǒng)計學上更高(45.4%對比19.6%)。與安慰劑組相比,在mirikizumab組中,在第12周達到臨床緩解以及在第52周達到內鏡緩解(定義為簡單內鏡評分-克羅恩病[SES-CD]總分較基線降低≥50%)的比例在統(tǒng)計上更高(38.0%對比9.0%)。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