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補充對前列腺癌基因突變的分析,作者使用WGBS分析了中國前列腺癌中的DNA甲基化。作者運用TCGA探針首次聯(lián)合分析前列腺癌的全基因組遺傳突變和表觀突變率來研究DNA甲基化,符合預期的是相較于正常組織,前列腺癌組織的DNA甲基化程度較低。這種區(qū)別主要發(fā)生在外顯子,內含子和重復原件區(qū)域。Gleason分級大于6的低分化前列腺癌組織的部分DNA甲基化結構域(PMD)甲基化水平更低,而CpG島甲基化表型與PMD甲基化水平負相關。 繼2017年孫穎浩院士于Nature Medicine 和European Urology分別發(fā)表關于逆轉SPOP突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BET的抑制劑耐藥地研究以及神經(jīng)發(fā)育密切相關的信號通路Axon Guidance在前列腺癌進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地研究之后,較前次3倍樣本量的本次全基因組分析研究更全面地完善了國人前列腺癌基因組分析藍圖,與白種人的ETS融合標志性特征不同,國人前列腺癌的ETS融合比較少見。同時這次研究將FOXA1突變拉回視野,該基因在國人前列腺癌突變中比重較大,但是針對這樣一個轉錄因子靶標,是難以用小分子抑制的,無藥可靶的困境能否突破?還看各位研究者的后續(xù)努力了。
參考文獻:Li, J., Xu, C., Lee, H.J. et al. A genomic and epigenomic atla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populations.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