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国家教委内科学(血液病)重点学科点血液一科主任,主要从事难治性贫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的临床研究,新药临床试验,新的诊断技术研究及新的治疗手段探索。本人长期担任国际知名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特邀审稿人。 1.难治性贫血性疾病的研究 自1992年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探索性临床与基础研究:①于国内率先应用强化免疫抑制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疗效居国际先进水平,并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壹等奖,且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对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②明确了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价值;③于国际上首次前瞻性比较了四种免疫抑制疗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该临床研究成果于2006年发表于国际重要血液学杂志Experimental Hematology(影响因子4. 681),亦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很高成就。本人对其它贫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2.造血干细胞及其归巢潜能的研究 脐带血移植(UCBT)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UCB所含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HSC)不仅对UCBT疗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亦制约了UCBT的临床应用范畴。我们研究表明重组人SCF体外刺激能有效增加UCB CD34+细胞表面归巢相关分子,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而增强其体内归巢能力,并显著提高其在初级和次级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LtSz-Prkdcscid/Prkdcscid(NOD/SCID)小鼠体内的植活与造血功能重建能力。对早期人HSC体内归巢能力的不断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造血及其调控的实质,更具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性临床应用价值。基于上述创新性工作,本人成为国际知名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