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血液學會貧血組委員。對實驗血液學、生物膜學、酶學、微量元素鐵代謝有較多研究,擅長溶血性貧血鑒別診斷,重點:遺傳性紅細胞酶病和紅細胞膜病。1988年籌建國內(nèi)臨床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酶病檢測中心,開展先天性溶血性貧血三大病因(血紅蛋白病、紅細胞酶病、紅細胞膜?。┫到y(tǒng)分析,提高溶血性貧血確診率和雙重遺傳缺陷雜合子檢出率。國際首報三種先天性溶貧新變異型(電泳快遷變異P5'N-Shanghai型、膜蛋白4.1a0篩網(wǎng)狀紅細胞溶血性貧血、非顯性遺傳GPA變異橢圓紅細胞增多癥),國內(nèi)首報兩種溶貧(HEMPAS、不伴肌癥PFK-M缺陷),鑒定出三種目前僅見于中國人的丙酮酸激酶新突變位點(809G→C、1330G→T、1339C→A)。 已舉辦兩屆全國溶血性貧血學習班(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旨在提高國內(nèi)對溶血性貧血紅細胞膜病與酶病診斷學、治療學、病因?qū)W研究的整體水平,已獲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發(fā)表論文40余篇,參編專著3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3項。